江南區:6月8日(入梅)-7月8日(出梅)
長江中游區:6月15日(入梅)-7月14日(出梅)
長江下游區:6月19日(入梅)-7月12日(出梅)
江淮區:6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
梅雨的定義: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的初夏,我國長江中、下游兩岸(或稱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這一狹長區域內往往有一段連續陰雨時段,出現頻繁的降水過程,常有大到暴雨。這時,正是江南梅子成熟時期,故稱“梅雨”。古詩“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生動地描繪了當地梅雨季節的自然景象。因為梅雨季節里空氣濕度大、氣溫高,衣物等容易發霉,因此也有稱之為“霉雨”的。除了我國以外,朝鮮最南部、日本中南部也都有梅雨季節,但世界同緯度其它地區卻沒有,因此,梅雨是東亞地區特有的天氣氣候現象。
我國梅雨區的范圍,北起淮河,南至閩、贛、湘三省中部,大致在110°E以東的27—34°N之間。梅雨期長度以梅雨區中部最長,上海平均6月15日入梅,7月9日出梅,長25天。梅雨區南北界附近一般只有20天左右。但這是氣候平均情況,每年可以相差很大。例如,入梅期遲早可以相差40天,出梅期可相差45天;最長梅雨期可以長達60天甚至更長,而有些年份甚至更長,而有些年份基本上沒有梅雨,稱為“空梅”。梅雨期雨量最多的年份要數1954年,該年梅雨期總雨量超過多年平均值的兩倍以上。梅雨的劃分劃定梅雨期以大氣環流季節性的轉折、調整為主要依據。在分析環流調整時,以暖濕氣流的穩定北上,即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在東經120度處脊線的北移位置為主,以西風帶環流的調整為輔。根據以上原則,先確定入、出梅的環流調整日,然后再結合大范圍降水現象的起始和終止日期,具體劃分梅期。
上一篇:2023年入梅出梅是幾月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