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次

重陽節為什么要登高

生活更新時間:2023-12-01 17:45:34

重陽節又稱重久節,重陽節這天會有不同的習俗活動,比如賞秋,登高,吃重陽糕等,那么重陽為什么要登高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重陽節為什么要登高(具體原因),歡迎參閱。

重陽節為什么要登高(具體原因)

登高辟邪佞之氣

在我國的古代,有著重九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的說法。而古人們為了避免接觸到邪佞之氣,所以才在九九這一天登高以避邪佞之氣。這一說法現在看實在有些不科學。不過,九九一般正值秋高氣爽的收獲季節,舉家出游、登高望遠在時令上是非常適宜的。

登高山祈福

據《禮記·祭法》中有記載:“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惫糯说纳瞽h境比起現今要艱苦許多,最早時期人們的很多食物大都來自采集和狩獵,而山林中生長的各種植物和動物得以讓人類生存和繁衍。因此在古代,古人們對于山,特別是高山是有崇拜的。因此在九九這一天登高山,也是一種表達人們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種行為。

辭青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春季的踏青一說,實際上與之相對的還有秋季的辭青一說。據清代潘榮陛編撰的《帝京歲時紀勝》中記載:“(重陽)有治看攜酌于各門郊外痛飲終日,謂之辭青?!?/p>

重陽節登高的意義

晉朝時,今河南汝南古上蔡地區,有個名叫桓景的學道的人,他的師傅費長房真人對他說:“九月初九,你家有難,你趕快回去,叫家里的人用絳紅色布做成香袋,裝上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處,喝菊花酒,就可消禍?!被妇耙勒諑煾档闹更c,是日舉家登上座落在蔡國故城西面城垣的一處叫做名岡山的至高處避禍。傍晚歸來,發現家中的家禽家畜全都死了。費長房知道后說:“這些雞鴨牛羊狗已經替你們受災了?!?/p>

唐宋開始,中國綜合國力增強,人們生活狀態的安定和改善,使大家不僅關注目前的現實生活,而且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本質的祈求。在傳統重陽登高習俗的意義中,追求長生與延壽,逐漸代替了消極的避邪消災與追逐功利的寓意。

在近兩千年的流傳中,經過不斷的傳承、選擇、優化和賦予,重陽登高形成了我國乃至華夏文明輻射到的地區,獨具特色的表達思鄉思親和祈壽的民俗活動。

2023是重陽節具體時間

2023年重陽節具體時間:公歷10月23日,星期一,農歷九月初九。

重陽節的五大禁忌

重陽節的五大禁忌分別是:

不能讓長輩做飯 。重陽節也叫“老人節”,立此節的目的,是為了提醒年輕人要孝敬長輩。

不能送菊花 。在長輩的眼中,菊花是祭祀用的,并不適合還健在的人。

不能穿艷麗的衣服 。重陽節與清明節、中元節、除夕并成為四大祭祀節日,在這樣嚴肅且沉重的日子里,盡量不要穿得花花綠綠,這是對先人的不敬。

不能說快樂 。重陽節是寓意老年人健康長壽,所以并不適合用節日快樂的詞匯,可以用平安康泰來代替。

不能回娘家 。出嫁的女兒在這一天盡量不要回娘家,如有違反會對婆婆帶來不順的。

重陽節的傳統習俗

重陽登高

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秋天到了,冷空氣南下,雨水減少,天氣晴朗。金秋九月,秋高氣爽,氣溫既不寒冷,也是炎熱,正好適合出游。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強身健體、祛除百病的目的。古人很早就有重陽節登高的習俗,比如唐代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里寫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我們南京地區也有一句俗話叫“春牛首,秋棲霞”,就是指春天要去牛首山踏青,秋天要去棲霞山登高。

吃重陽糕

重陽糕,也叫“花糕”、“菊糕”、“發糕”等,為重陽節的傳統食品。糕上還要插五色小彩旗,糕上印兩只羊,取“重陽”的意思。有的地方在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放兒女額頭上,口中念念有詞,祝愿子女百事俱高。還有的地方,祝壽回禮就要送糕,也取了高壽和步步高之意。

女兒節

有些地方重陽節還被稱為女兒節,這一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娘家,吃花糕,娘家還要給女兒、外孫送糕,有步步高升之意。重陽節除了吃重陽糕,有些地區還要吃羊肉面?!把颉迸c“陽”諧音,應重陽節的典故。羊肉性暖,益氣補虛、秋天食用,也有防寒進補的效果。

賞菊

菊花是中國的名花,是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之一。因菊花具有高潔、質樸的品格,才有東晉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唐代孟浩然《過故人莊》中也寫到:“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p>

飲菊花酒

古時的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采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入準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后一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時逢佳節,清秋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除登高插茱萸外,親友們三五相邀,同飲菊花酒,共賞菊花,確實別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后世留下不少佳句。菊花含有養生成分,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祈福祛災的“吉祥酒”。

佩茱萸·簪菊花

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戴于臂,或作香囊把茱萸放在里面佩戴,稱為茱萸囊。除了佩戴茱萸,婦女還有頭上戴菊花的習俗。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古代有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并能消積食,治寒熱,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

游藝體育活動

古代,有些游牧民族保留著重陽節圍獵、射箭、賽馬的活動。由于秋季多風,放風箏也是重陽節重要的活動,放風箏的寓意也在于辟邪驅疫。

如今,我國也將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如有意見、反饋、侵權或投訴等情況,請聯系
“掃黃打非”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23 閩ICP備2021003084號-11 huocheci.com 火車次 網站地圖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